广东一周新增2005例登革热病例,或进入流行“大年”
日前,大年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今年第41周(10月7日至13日)登革热疫情监测情况。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005例登革热病例,周新增例AG超玩会入口其中重症4例。登革专家表示,热病登革热流行呈现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,例或流行目前,进入广东仍处于登革热流行季,大年或进入流行“大年”,广东需要引起警惕。周新增例公众要做好个人防护,登革翻盆倒罐清积水,热病防止蚊虫滋生,例或流行预防伊蚊叮咬。进入随着天气转凉,大年AG超玩会入口预计到年底,广东登革热流行趋势或将明显下降。
多家医院登革热患者增加
2024年以来,全球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,流行强度显著超过历年同期水平,截至8月底,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/地区报告了超过1000万例登革热病例和6000多例相关死亡病例,发病数为去年同期的3倍。
当前,广东仍处于登革热流行季节,多地陆续报告病例。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公布的监测情况显示,10月7日至13日,全省新增报告2005例登革热病例,其中本地病例1985例,21个地市均有分布,其中佛山462例、广州436例、深圳209例。受登革热高发影响,近期,多家医院登革热患者增加。
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表示,最近几个月,前来医院就诊的登革热患者有增多趋势,患者症状比较典型,出现高热、三红(面红、颈红、胸红)、三痛(剧烈头痛、眼眶痛、全身肌肉骨关节痛)、皮疹(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)等症状,暂未接诊重症病例。
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曾育辉也表示,从7月份开始,接诊的登革热病例明显增加,相较去年同期,接诊量多了三到五倍。
最近,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也陆续接诊了不少登革热患者。该科室副主任吴晓伟介绍,患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高烧症状,体温达到39-40℃。
“感染登革病毒后,病情一般较轻,极少数会出现心肌炎、心功能衰竭、重度出血、肝衰竭、休克等情况,发展成重症。”彭劼说,人群普遍易感,但从感染风险来看,老年人,婴幼儿,孕妇,患有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冠状动脉性心脏病、消化性溃疡、哮喘、慢性肾病、慢性肝病等基础病患者,以及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是感染登革病毒的高风险人群。
翻盆倒罐清积水,防止蚊虫滋生
每年,广东都会发生登革热疫情,但今年病例数似乎更多,这跟哪些因素有关?
“今年以来,广东降雨整体偏多,潮湿闷热的环境有利于伊蚊的生长繁殖,增加登革热疫情传播风险。”曾育辉说。
吴晓伟认为,登革热发病率呈现周期性特点,存在“大小年”的情况,一般3到5年会有一个小高峰,5—10年会有一个大高峰。例如,广东在2014年夏天暴发登革热疫情,从目前的登革热传播情况看,或已进入流行“大年”,需要引起重视。
“不过,从数量来看,尽管今年广东登革热病例数量快速上升,但并未达历史高峰,其规模与过去几年相比仍处于可控范围内,公众不用太担心。”曾育辉补充道。
多位受访专家表示,控制媒介伊蚊、预防蚊虫叮咬是避免登革热的最佳方式。预防登革热从控制伊蚊着手,无积水就无蚊虫,无蚊虫就无登革热传播。
“广大市民要积极行动起来,翻盆倒罐清积水,清理蚊虫孳生地,并做好个人防护,预防伊蚊叮咬。”吴晓伟说,若不慎被蚊虫叮咬后,出现发热、头痛、肌肉及关节疼痛等症状,需高度警惕,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登革热的流行具有季节性特征。多位专家表示,随着天气进一步转凉,预计到年底,广东登革热流行趋势或将明显下降,病例数量有望减少。
南方日报记者 汪祥波
通讯员 王媛 彭逢美
- ·清明节假期深圳湾口岸出入境人员超50万人次
- ·受理消费维权诉求超8000件,广州12345公布“3·15”数据
- ·广州江南大道北、荔湾区西湾路等路段将试行机非混行车道
- ·美航天局:滞留空间站宇航员拟18日返回
- ·央行3月开展了8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
- ·竞争加剧、收入下降……珠海发布2月网约车行业风险提示
- ·隧道溪口卤鹅!首届潮州卤鹅横蛮周“优异卤鹅店”参展
- ·乘坐列车可获票面金额15倍的积分!老年常旅客会员积分优惠来了
- ·提升交通运输计量保障能力!这个技术委员会获批准成立
- ·海关查获60只活体蟹 在我国无天然分布属外来物种
- ·驻马尔代夫使馆提醒中国游客注意乘船安全
- ·展现中国文旅实力!横琴长隆喜获全球主题公园领域两项大奖
- ·比亚迪计划在印度投资100亿人民币建厂?官方回应!|破谣局
- ·英方发表涉南海问题错误言论,中方回应
- ·助农拓市场!连山(花都)农产物推介暨招商行动即将在广州花都区举行
- ·连过三关!郑钦文首次晋级印第安维尔斯站八强